2009年4月10日 星期五

邵夷貝《大齡文藝女青年之歌》


妙不可言!!






(以下轉貼新聞)

最近,又一首“网络歌曲”在网上爆红了!但再也不是“老鼠”、“蝴蝶”等通俗产物,恰恰相反,这次是一首“文艺歌曲”。从上月中旬开始,一段名为《大龄文 艺女青年之歌》的现场演唱视频就在网上被争相传诵,几天功夫,在优酷网的点击率就已高达30万,超过2000名“文艺青年”加入了她的豆瓣音乐人页面,更 被各大门户推到首页,互联网便成了推广“文艺复兴”的最佳免费平台。



这段视频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女孩抱着吉他,自弹自唱了一首原创民谣,但之所以引起轰动,除了旋律简单上口,歌词也写得实在好玩,围绕着“大龄文艺女青年应该嫁个怎样的男人”这个问题,道出了不少文艺圈的真实现状,让人听了喷笑不止。



歌红了,那个唱歌的女孩自然也逃不过大家的好奇,不少网友开始人肉搜索,查出她是北大毕业的一名文艺女生,名叫邵夷贝,笔名邵小毛。短短一个月,邵夷 贝就意外成了网络红人,甚至引来不少“文艺男青年”,给这首歌重新填了词,然后又拍成视频放到网上跟她对歌。同时,媒体和唱片公司也开始争相追逐这位神秘 的“文艺女青年”。





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

词:邵夷贝

曲:邵夷贝

唱:邵夷贝





王小姐三十一岁了

朋友们见到了她

都要问一个问题:

你什么时候打算嫁呀?

可是嫁人这一个问题

又不是她一个人可以决定的

她问她爸爸

她问她妈妈

他们都说你赶紧的

你看 你看 你看人家那那那那那那那那那

你看 你看 你看看那那那那





大龄文艺女青年

该嫁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是不是也该找个搞艺术的

这样就比较合适呢

可是搞艺术的男青年

有一部分只爱他的艺术

还有极少部分搞艺术的男青年

搞艺术是为了搞姑娘

搞姑娘又不只搞她一个

嫁给他干什么呢

搞姑娘又不只搞她一个

奶奶奶奶奶奶的


朋友们介绍了好几个

有车子房子和孩子的

他们说你该找个有钱的

让他赞助你搞创作

可是大款都不喜欢她

他们只想娶会做饭的

不会做饭的女青年

只能去当第三者

不会做饭的文艺女青年

只能被他们潜规则

奶奶奶奶奶奶的





这一首歌纯属雷同

如有虚构纯属巧合

请不要自觉对号入座

然后发动群众封杀我

你看 你看 你看她只会做西红柿炒鸡蛋

你看 你看 还要就着方便面

那是非常好吃的

mia mia mia mia mia mia mia

那是非常的好吃的

mia mia mia mia mia mia mia





...............

本报记者几经曲折,终于找到了这位80后女生,对她进行了独家专访。这也是她“成名”后接受的第一个采访。





邵夷贝是青岛人,读高中时就是摇滚迷,而且特别迷张楚。有次张楚到青岛演出,她和一朋友就天天吃方便面,攒足两个月的零用钱去看,“演出完后我们还想 跟张楚说话,但被保安拦住,我们就哭着不肯走。”后来,一自称是张楚哥哥的人就带她们去跟张楚见面。“当时就是特激动,然后还在张楚面前唱他的歌,结果张 楚也跟着我们哭起来。”临走时,已经是深夜,张楚还给了她们每人一百块钱,让她们打车回家,“后来我们就把这一百块钱放在相框里纪念。”



或许是高中时太迷摇滚,结果当年邵夷贝的高考并不理想。没想到,复读一年后的她却考出了个青海省文科状元,于是她去了北大读新闻系。在02年去了北京读书。四年后,她又被保送至传媒大学念电视新闻研究生,去年刚毕业,是名副其实的北大才女。





女鼓手:组建过三支乐队,导过话剧

在北京读书的几年里,邵夷贝如愿地成了一名标准的文艺女青年。大二时她就组建了第一支乐队叫“莎木”,当时她是一名鼓手,在北大里也小有名气。但这乐队 在大学毕业后也就慢慢结束了,之后她去了读研,又与两个德国学生组了一支“甜蜜蜜”女子乐队,还是鼓手身份。如今,邵夷贝则在一支叫“蓝天幼儿园”的乐队 做主唱。



除了音乐外,邵夷贝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爱好,就是话剧,这也几乎是所有文艺青年的共同爱好。当初刚进北大时,她就顺理成章地考进了学校的剧社,大二时,邵夷贝还导演一部表达女性主义的话剧《她·独白》,当时在北大也轰动一时。





灵感来自豆瓣上的摇滚圈八卦

邵夷贝是近期才从鼓手转做歌手,学吉他才三个多月,至今只写过几首歌,而网上正流传的这首《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就是上个月写的,之前去看了场周云蓬的演出,被感染了,所以回来后就用他的调调写了这首歌。”



至于选择“大龄女文青”这个题材,是因为在豆瓣“月亮小组”上看了很多摇滚圈里的八卦,有感而发。现在,这首歌还成了“月亮小组”的组歌。邵夷贝说, 当时这首歌才刚写完,“后来,情人节那天去看北大一帮师兄演出,完后在台下聊天,就拿着吉他给朋友唱,其中一个朋友就用手机拍下了。”几天后,朋友就把视 频放上网,惹得邵夷贝很生气,不够一天就被撤下来,但就这一天,这段视频就已被无数网站和论坛转载。

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啊~美麗的仙境



最近為了大規模調查,必須整理出一種表格,如網子般撒出的調查者可以帶著它走訪各分區,它必須簡單到誰都能填,標準化得回收的格式是相同的。


這研究就能很田野的實地走訪,調查員同質性不用要求;又同時擁有大量且統一的格式。


在過程中,這才發現自己多麼的不會有效的整理列表。過去接受輔大心理質性的教育,開始反應在簡化能力上。腦海中總冒出很多的備註、順帶一提、如果怎樣怎樣、有可能…,甚至表格成了很單一區域的選填(亦即,選項成了很指向性的勾選)


接著,為著某本書的出版,參考相同性質的書目裡的架構,以便能讓各鄉鎮村落逐項填上屬於各自的文字、數字;報導文學式的文字,再度被我簡化成地點、面積、曾獲榮譽、經營單位,那麼民間記憶呢?歷史角色呢?這些讓建築規劃從生硬鋼筋水泥中跳出來的重要角色,我卻不知該如何下手。它畢竟還是得實地走訪和書寫,內容得軟硬搭配,才不至枯燥。


 


選項中去脈絡化,讓我想起璟瑜最近的文字。恰巧也在最近驚覺到,那自小所受的歷史地理教育是條列式且毫無關聯性。過去我不懂軍政府是什麼,直到翁山蘇姬的出現;威權政府跟□□蔣中正有什麼關聯,只記得要空兩格以表尊敬;民主與政治只能從公民投票做為理解的途徑。根本上,歷史真的很好玩,但過去只能一知半解的想像干欄式建築下面有河水、順著海洋性氣候的半穴居住方式;死背荷姆渡文化,卻不及看一個伊斯蘭博物館來得精彩。 洪 老師曾說,住在金門的小孩能背下台灣、中國大陸的歷史地理,但當時我們甚至連火車都不知道怎麼搭…,那武漢鐵路又是怎麼連接起來的。


好像讀書的一切,都和生活週遭沒有關係……。


 


條列式能一目暸然,卻真的難以拼裝成一個真實。


想起 袁 老師介紹到完形時這樣說著:部份總和不等於整體。


 





在此先放上美麗的仙境,以引誘各位來這兒一探究竟!!






▲這不是畫,是真實!





噢!這是沙灘的另一邊





三年後,相約到海邊(金門是真的四面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