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0日 星期五
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啊~美麗的仙境
最近為了大規模調查,必須整理出一種表格,如網子般撒出的調查者可以帶著它走訪各分區,它必須簡單到誰都能填,標準化得回收的格式是相同的。
這研究就能很田野的實地走訪,調查員同質性不用要求;又同時擁有大量且統一的格式。
在過程中,這才發現自己多麼的不會有效的整理列表。過去接受輔大心理質性的教育,開始反應在簡化能力上。腦海中總冒出很多的備註、順帶一提、如果怎樣怎樣、有可能…,甚至表格成了很單一區域的選填(亦即,選項成了很指向性的勾選)。
接著,為著某本書的出版,參考相同性質的書目裡的架構,以便能讓各鄉鎮村落逐項填上屬於各自的文字、數字;報導文學式的文字,再度被我簡化成地點、面積、曾獲榮譽、經營單位,那麼民間記憶呢?歷史角色呢?這些讓建築規劃從生硬鋼筋水泥中跳出來的重要角色,我卻不知該如何下手。它畢竟還是得實地走訪和書寫,內容得軟硬搭配,才不至枯燥。
選項中去脈絡化,讓我想起璟瑜最近的文字。恰巧也在最近驚覺到,那自小所受的歷史地理教育是條列式且毫無關聯性。過去我不懂軍政府是什麼,直到翁山蘇姬的出現;威權政府跟□□蔣中正有什麼關聯,只記得要空兩格以表尊敬;民主與政治只能從公民投票做為理解的途徑。根本上,歷史真的很好玩,但過去只能一知半解的想像干欄式建築下面有河水、順著海洋性氣候的半穴居住方式;死背荷姆渡文化,卻不及看一個伊斯蘭博物館來得精彩。 洪 老師曾說,住在金門的小孩能背下台灣、中國大陸的歷史地理,但當時我們甚至連火車都不知道怎麼搭…,那武漢鐵路又是怎麼連接起來的。
好像讀書的一切,都和生活週遭沒有關係……。
條列式能一目暸然,卻真的難以拼裝成一個真實。
想起 袁 老師介紹到完形時這樣說著:部份總和不等於整體。
在此先放上美麗的仙境,以引誘各位來這兒一探究竟!!
▲這不是畫,是真實!
▲噢!這是沙灘的另一邊
▲ 三年後,相約到海邊(金門是真的四面環海!!)
訂閱:
文章 (Atom)